
今天我们来了解下素有“商品大王”之称的投资大师吉姆·罗杰斯(Jim Rogers),他出现在杰克·施瓦格(Jack Schwager)的经典著作《市场奇才》(Market Wizards)的原版中。罗杰斯的章节标题是《买入价值,卖出癫狂》(Buying Value and Selling Hysteria)。
施瓦格笔下的吉姆·罗杰斯
据施瓦格介绍:
吉姆·罗杰斯在1968年以600美元的启动资金开始交易。1973年,他与乔治·索罗斯(George Soros)共同创立了量子基金(Quantum Fund)。1980年,罗杰斯选择退休。
实际上,他成为了一名独立交易者,并在哥伦比亚大学开设课程。
罗杰斯起初并不愿接受施瓦格的采访,因为他并不认为自己是“专业交易员”。
“我认为自己只是一个等待机会出现的人。我等待那种像‘桶里打鱼’一样的情形。”
“我通常会持有头寸很多年。而且,我可能是世界上最差劲的交易者之一——我从来不会在正确的时间入场。”
早年经历
大学毕业后,罗杰斯在华尔街找到了一份暑期工作。1964年至1966年间,他在牛津攻读研究生时开始交易。随后他服了两年兵役,然后重返华尔街,担任初级分析师。
1970年1月,他确信熊市即将到来,于是买入了认沽期权。起初,他的资金翻了三倍,但到9月就全军覆没。
更多有关罗杰斯的早年生平及策略,可点击阅读:《“商品大王”吉姆·罗杰斯:量子基金联合创始人的秘密》
“我把所有的钱都省下来,又重新投入市场。我不在乎有没有电视或沙发。最后,妻子离开了我。”
“从那以后——虽然我不太喜欢说这种话——我几乎没再犯过什么错。我很快学会:除非你清楚自己在做什么,否则不要轻举妄动。”
“我明白了,最好的办法是保持观望,直到你找到一个概念足够正确、价格足够合适的机会——即使判断失误,也不会造成太大伤害。”
从那以后,罗杰斯再也没有出现过亏损年份。
与索罗斯的合作
“1970年,我在阿姆霍尔德与S·布莱希罗德公司(Amhold and S. Bleichroeder)为索罗斯工作。1973年我们离开了,因为新的券商规定不再允许按交易利润分成。于是我们离职并创立了自己的公司。”
那家公司就是量子基金(Quantum Fund)。
“我们投资于股票、债券、货币、商品——全球范围内的多头与空头交易。这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。直到今天,我仍然没见过有人能同时交易所有市场。我认为,如果你不了解马来西亚棕榈油市场的动态,就无法真正理解美国钢铁业的投资逻辑。一切都是一个不断变化的三维拼图。”
“他(索罗斯)是交易员,而我是分析师。通常如果我们意见不合,就什么都不做。没有固定规则。有时我们会在分歧中仍然执行交易,因为其中一方的信念更强烈。”
“在资金耗尽之前,我们总是满仓杠杆操作。当买完没有余钱时,我们就审视整个投资组合,剔除当时看来最没有吸引力的头寸。”
价值
每当我买入或卖出某样东西时,我总是先确保自己不会亏钱。如果某个标的具有很高的“价值”,那么即便我判断错了,我也大概率不会亏太多。
但要注意:你总是需要一个“催化剂”,才能让大事真正发生。
耐心
投资者能学到的最重要法则之一就是——除非有事可做,否则什么都不要做。绝对不要因为“闲着难受”而出手。
大多数人总是觉得必须“参与点什么”。而我只是在等待那种“钱就放在角落里,等你走过去捡”的机会。你应该坐在那里,耐心等待,直到发现真正值得动手的事。
癫狂
有时候,市场图表会显示出极端的价格尖峰——暴涨或暴跌。你能从图上直观地看到市场的“癫狂”。
当我看到这种情形时,通常会仔细观察,看是否该反向操作。我会等到市场开始出现跳空波动的时候再行动。
几乎每一次,只要你能坚持住,逆着恐慌操作,结果都会是对的。
消息与认知
市场总会涨得比我以为的更高,也会跌得比我想象的更低。
我过去常以为:只要我知道某件事,大家肯定也都知道。但现在我明白——他们并不知道我知道的东西。大多数人没有能力提前半年、一年,甚至两年去思考未来。
令人惊讶的是,有时候即便发生了重大的事情,市场依然我行我素。仅仅因为你看到了某个现象,并不代表所有人都看到了。
许多人之所以继续买入或卖出,只是因为“他们一直这么做”。如果市场持续沿着不合理的方向运行——尤其是在出现极端的“癫狂行情”时——那就意味着机会正在靠近。
期权
我从不买期权。买期权是通往破产的捷径之一。
有人曾为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(SEC)做过研究,结果发现:90%的期权到期时都是亏损的。
我于是得出结论:既然90%的多头期权仓位会亏钱,那就意味着90%的空头期权仓位能赚钱。
所以,如果我看空市场,我会卖出看涨期权。
做空
无论我看多还是看空,我总是同时持有多头和空头仓位——以防自己判断错误。
即便在最好的时期,也总有人在犯错;而在最糟的时期,总有人表现出色。
因此,我觉得保留一些空头仓位会让我更安心。
替罪羊
政客和亏钱的人,总是在寻找替罪羊。
1929年的股灾,人们把崩盘归咎于卖空者和保证金制度。
1987年的股灾——这场事件在施瓦格与罗杰斯的访谈中被详细讨论,因为当时仍是新近发生的——人们又把责任推给了“程序化交易”。
市场周期
“市场永远遵循相同的循环。”
当市场被低估时,少数人开始买入。价格上涨后,更多人因基本面或图形好看而跟进。接着,人们买入只是因为“大家都在买”。
“我母亲会打电话对我说:‘帮我买XYZ股票。’
我问:‘为什么?’她回答:‘因为它涨了三倍。’”
然后进入魔幻阶段:
“人们疯狂抢购,因为他们‘知道’市场会永远涨下去——价格完全脱离理性与经济价值。”
接着循环反转:
市场被高估后开始下跌。基本面恶化时更多人卖出,再接着,大家仅仅因为“卖出是趋势”而卖出。
“最终市场陷入恐慌阶段,价格被严重低估——那正是短线反弹的时机。但要做长期投资,你通常得等上几年,让市场筑底。”
账面亏损
“不存在所谓的‘账面亏损’——亏损就是真实的。”
技术分析
“我从没见过靠技术分析发家的富人——当然,卖技术分析服务赚大钱的除外。”
“我每周都会看图表,用它来了解世界在发生什么。”
“但我从不会因为看到某种图形,就说‘哦,这种形态通常意味着市场要见顶了。’我看图,只是为了了解已经发生的事情,而不是预测未来。”
“你可以回溯100年,发现每个年代都会出现某种新系统、新公式,号称能战胜市场。但本质上,今天的市场与上世纪70年代、60年代、50年代,甚至19世纪并无不同——市场涨跌的原因依旧是供需关系。”
投资原则
“好的投资其实就是常识。”
“但令人惊讶的是,真正具备常识的人少得可怜——面对同样的事实,90%的人只看到表面,而优秀的投资者会看到不同的东西。”
永远与央行对着干。央行试图支撑某种货币时,反向操作。
市场几乎总是错的。
学会逆势思考,敢于看到“皇帝没穿衣服”。
大多数人做不到,他们更喜欢顺势而为。
但“有基本面支撑的趋势”是例外。
提前洞察供需变化,早买入,并只买那些趋势能持续多年的市场。
世界始终在变化。关注变化,买入变化。
应该随时准备买入或卖出任何东西,保持灵活与警觉。
在行动前,一定要确定自己知道在做什么。
等待那个你真正理解、确信的机会。
获利后,收回现金,放进货币市场基金——然后,再次等待。
结论
这是一个关于传奇投资者的精彩篇章。而且,本文中包含的经验,比我原本预期的对普通投资者更有启发意义。
施瓦格(Schwager)写道:
“吉姆·罗杰斯独特的投资方法或许难以完全效仿,但他许多的交易原则对所有交易者都极具参考价值。”
以下是罗杰斯法则:
✍ 买入价值
这样,即使你的入场时机错误,你的损失也不会太大。
✍ 等待催化剂
市场可能会长时间横盘不动。
✍ 卖出狂热
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难。
即便你能预测长期宏观经济趋势,你也必须能在市场陷入狂热时坚持到底,直到这种情绪破裂。
✍ 极度挑剔——只等待合适的交易机会
一旦你已经赚到足够的钱(像罗杰斯那样在年轻时就实现了财务自由),做到这一点会更容易。
✍ 保持灵活
要随时准备交易任何市场,也要能做空。
✍ 永远不要盲从主流观点
这一点我并不完全认同,因为这似乎是对“趋势交易”的否定,而趋势交易其实是有效的。逆向投资者大多数时候都是错的。
✍ 要知道什么时候该坚持,什么时候该止损
这同样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。
罗杰斯的意思是:当你的投资逻辑被证明错误时,应当及时离场;但如果只是市场情绪(狂热或恐慌)暂时与你作对,那么要坚持持有。
不过,即便知道这些道理,真正做到仍然极具挑战性。
配资专业炒股配资门户,国家允许的配资平台2022,线下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