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偏偏他们的动作比飞机还快,明面上说着合作,暗地却四连击,手法精准得像早就写好的剧本,一件接一件,一刀比一刀扎得更深。先是财政部亮出制裁清单,把18家中国企业硬生生钉上了“伊朗油商”的标签,OFAC用涉嫌支持伊朗革命卫队为由,直接把这些公司拉黑。看上去像是照旧执行对伊朗的政策,其实这背后藏的是更大的算盘——借伊朗之名,把中国的能源独立性往死里掐。关键问题是,中国从伊朗进口的原油,按2024年数据算,占总进口量不到一成,人民币结算早已上线,美方眼里的“威胁”不过是自己控制力下滑的投射。更讽刺的是,那些同样从伊朗买油的盟友,比如法国、韩国,一个没被碰,美方的“选择性执法”说穿了就是赤裸裸的地缘政治打压。
然后,美方又把商业交易当成战场。随锐国际本来已经谈妥要拿下美国朱庇特系统,协议从2020年就在走流程。结果呢?财政部翻案,说这笔交易会危害“国家安全”,硬是让已经跑到终点线的并购突然被扯回起跑线,连接触技术资料都被明令禁止。这种打着安全幌子的干预,不是头一回出现,过去几年中资企业从芯片到娱乐、从通信到物流,在美的收购一个接一个被否,原因千篇一律却模糊得让人摸不到底线。“中资”俨然成了拒绝的万能借口,至于真风险还是假设想,没人关心,因为他们不需要证据,只要“担忧”就够了。
展开剩余66%第三招转头杀进高校系统。那个向来对中国问题“锱铢必较”的众议院特别委员会,居然直接给美国七所高校发信,叫停与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的合作,说什么这些奖学金项目是“科技转移”的幌子,说到底就是想把所有中国留学生一刀切地视为潜在威胁。而更夸张的是,他们还试图推动一套新规,要求高校每年都要上交涉及中国合作的“汇报材料”供国会审查。这不是什么安全升级,而是制度性地在制造一种氛围:只要跟中国扯上关系,就得自证清白,否则就被归类成“风险对象”。这场针对教育的操作,不止伤害了合作的基础,更在破坏学术信任的根本逻辑。
最后一击砍向土地。美国农业部长罗林斯推了个“国家农场安全行动计划”,核心是干一件事:限制中国等国购买美农地。他给的理由是怕科研设施被渗透,影响粮食安全,可数据摆在那儿,截至2023年底,中国企业持有的农地只占全美农地的0.03%,远不及加拿大或荷兰的持有规模。这种“蚊子肉”都能被标红成“重大安全隐患”,要不是太过荒唐,几乎让人怀疑他们是不是拿着风险地图在瞎画圈圈。中国使馆和外交部接连发声,点出这些投资不但带来了就业,也对当地发展有直接好处,可这些声音似乎并不被纳入美方决策的考量体系,他们更像是在向国内传达一个姿态——我们在防中国,不管有没有必要。
这一套动作,你说是临时起意?不太像。每一步都踩在节奏上,从能源、企业、教育再到土地,像是打出了一套节奏明确的“组合拳”。特朗普人还没落地,气势却早已摆上桌,仿佛先给你来点下马威,再看你怎么接招。可王毅显然没打算照着这个剧本演,面对美国国务卿鲁比奥,他明确说了,交流必须在尊重基础上展开,不接受边谈边压的把戏,也不能让那些所谓“安全清单”变成掐断合作的绳索。沟通的门可以开,前提是别把对话当成武器,也别想着用制裁来引导谈判走向。
美方这轮操作,如果真以为靠威胁能换来合作,那估计是高估了压力的效果,也低估了中国的耐心和回击策略。合作,是两边都得坐下来聊,不是拿鞭子抽着让人谈。
信息来源:中国外交部新闻司,美国财政部网站,美国农业部年报数据,约翰·穆莱纳尔公开信,美国国会“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”官网。
发布于:湖南省配资专业炒股配资门户,国家允许的配资平台2022,线下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